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性呢?发表时间:2020-12-21 16:45作者:孕动全程 我们先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攻击他人:孩子的攻击性行为,其实是孩子向周围寻求帮助的信号,也是孩子的一种语言。 那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呢? 攻击是指那些导致对方逃跑或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。 攻击性行为分为: 动作攻击:主要指通过身体做出的相关行为,包括抓、挠、打、踢、等。 语言攻击:具体指通过语言表达对他人的不满、辱骂、诋毁等。 主动性攻击:指攻击者在没有收到任何的刺激情况下做出的攻击行为,包括抢夺物品、攻击别人等。 反应性攻击:表现为攻击者受到了外界刺激和影响下产生的攻击行为,收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的行为。 好的,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攻击性行为,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呢? 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,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。 内部因素包括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影响,如孩子在遇到挫折时,情感得不到满足时都有可能影响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。同时个体认知发展水平的受限,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、触觉敏感期的出现也都有可能触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。 外部因素包括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、父母的教养方式(如家长过分溺爱,没有规则,家人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等)以及环境(动画片里的暴力画面、环境的闭塞等) 我们如何应对呢? 在教育引导方面,父母可以这样做: 1.转变教育观念,学习科学教养方式,多理解、少溺爱,做不到量的陪伴至少要做到质的陪伴。 2.家长以身作则在生活中给幼儿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空间,为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提供鲜活的模仿榜样,如有矛盾 时注意回避解决,杜绝任何的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。 3.当孩子出现无意识或玩闹时的攻击性行为,家长应该给予 正确的引导,温柔坚定地停止孩子攻击行为,平静而坚定 地告知孩子“我不舒服”“我不同意你伤害我”。 4.创造优雅平和的家庭环境,提供足够的空间、书籍和娱乐器具供孩子选择,创设和谐、有爱的家庭氛围。 在教育引导方面,老师可以这样做: 1、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。观察儿童,了解儿童的行为,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与引导,为孩子渗透攻击性行为的影响。 2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,可以缓解幼儿的攻击心态,了解幼儿攻击他人的原因,再针对其原因,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,帮助孩子了解真正的自己。 3、了解幼儿个性,因材施教,多观察儿童、与儿童沟通,引 导儿童进行合宜的互动方式。 4.倾听孩子、接纳孩子的行为。引导孩子正确解决冲突,培养孩子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,当孩子出现冲突时,不急于干预,给予孩子解决的机会。 5、打造和谐亲密的班级氛围和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,满足儿童爱和 归属的需求,不排斥不歧视,让孩子对班级和学校产生归属感。 |